近日,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“纸锋生花”实践队前往张家口蔚县,围绕国家级非遗项目蔚县剪纸开展调研实践,探索传统剪纸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。
刀镂乾坤存古韵巧手新思续文脉
蔚县剪纸以阴刻为主、阳刻为辅,采用重彩点染技法,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,被誉为“中国剪纸艺术的活化石”。
实践队走进“中国剪纸第一街”,专访非遗传承人高岩,系统学习画样、拔样等七大工序,切身感受“三分刻,七分染”的技艺精髓。
传统现代巧融合 创新设计展活力
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中,实践队了解到传统剪纸题材与年轻群体审美存在差距。团队提出“非遗年轻化”方案,计划通过潮品设计、跨界联名、动漫形象创作等方式,推动剪纸艺术走进年轻群体,获得传承人的高度认可。
在蔚州博物馆,队员们通过珍贵史料与实物展品,梳理了蔚县剪纸从农耕窗花到现代文创的演变历程。
助残传艺双赋能 青春接力向未来
实践队还走访了当地残疾人剪纸培训基地,见证了非遗技艺在助残就业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。基地创始人马成表示:“非遗不仅是手艺,更是照亮生活的光。”
青春聚力再出发 非遗传承在路上
此次实践,队员们深感新时代青年在非遗传承中的责任。未来,实践队将依托“校园非遗桥梁计划”,通过开发文创产品、建立创新工作坊等方式,吸引更多青年参与非遗保护,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供稿:艺术与传媒学院
终审:党委宣传部